2025年七月初至八月底,由构造地质研究室主任张进同志带领的羌塘地质填图团队,在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尼玛县阿索乡亚荣村成功开展了为期五十多天的野外地质调查与科研工作。在野外工作中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各位党员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在艰苦的高原环境下,有效开展了各项工作。
团队驻地海拔4800米,填图工作区海拔介于4900米至5500米之间。面对高原缺氧、天气多变的严峻挑战,党支部成为团结队伍、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核心。在野外填图工作中,全体党员作表率,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困难,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到始终冲锋在前,主动请缨承担最艰苦的路线任务。同时与群众、师生之间结成了紧密的互助对子,特别是在高海拔徒步工作中,相互照应,时刻关注彼此的身体状况,确保了全体成员的身体健康和作业安全。
尽管野外工作强度大、条件艰苦,党支部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放松。在野外工作期间,利用休息时间组织了多次集中学习活动,按地质所党委的要求进行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相关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坚强保障”,组织学习许大纯同志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讲话、牛之俊同志在“四强”党支部撤销约谈批评视频会上的讲话等学习材料,真正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
团队驻地为当地的村委会,村政府友好地腾挪出办公室,同意接待我们入住,我们也按照相关住宿标准向村政府支付住宿费用。在与驻村藏族人员同吃同住的时间里,我们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党支部积极倡导并组织成员与藏族同胞进行交流,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科技兴国理念。地质工作之余,团队成员也力所能及地帮助村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村民经常遇到的陷车问题,团队多次提供过无偿帮助;团队使用无人机帮助村政府拍摄宣传照片和视频,并上传到县及地区的电视台;帮助村委会解决日常水电网络及房屋漏雨等问题;帮助打扫村里旱厕的卫生等等。这种融洽的民族团结关系,不仅为野外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民族感情,展现了地质所科研队伍的良好形象。
此外,在整个野外工作期间,团队成员亲身感受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显著变化。通过实地考察和与当地藏族同胞的交流,队员们观察到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恢复,植被覆盖度有所提高,草原生态系统呈现向好态势。大家对党和国家在青藏高原实施的一系列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这些变化让全体党员和队员深切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伟力,对党和国家的高原生态保护政策有了更强的认同感,对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大家表示,要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地质工作中,最小化野外工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未来,构造地质研究室将继续扎根西藏这片广袤而神圣的土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扎实的工作,持续筑牢高原一线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彰显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先锋本色,为揭示地球奥秘、保障国家资源、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项目组人员与村民及驻村干部合影
党支部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活动
张进同志严重高反坚持不下一线